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资源详情

宋人别集叙录

  • 祝尚书 著
  • 中华书局
  • 1999年11月
  • 1999年11月
  • 第1版
  • 第1次印

提要

《宋人别集叙录》,30卷,祝尚书著。是书乃有关宋人别集(包括诗集、诗词集、文集、诗文集、诗文词集等)的书目、版本研究专著,以究明版本系统为主要目标,考察各集历代主要传本之搜辑、刊行、流传、收藏情况及沿革历程,力求检视原本,同时尽量征引前人之研究成果,并简要评述各传本之优劣得失;每集篇首撰写作家小传,文字简约;书后附录《宋人别集叙录综合索引》及《笔画检字表》,便于检索,对于宋代文学、文献及思想文化研究等颇有帮助。

  • 编辑说明
  • 原书凡例

一、本書考述現存宋人别集(詩集、詩詞集、文集、詩文集、詩文詞集。奏議集依宋人著録例視為文集)版本源流,并簡要評述各主要傳本之優劣得失。詞集版本研究,已有專著出版,故本書不録單行詞集。已成定論之偽書(如《四庫全書》所收洪邁《野處類稿》,乃鈔朱松《韋齋集》之類),本書不著録。

二、本書所録宋初、宋末人别集,其年代斷限由習慣而定。如南唐入宋之徐鉉,元初之宋遺民,一般皆視為宋人。宋遺民以在宋已成人為準。雖已在宋成人,而入元曾經仕宦、習慣上視為元人者,其集不著録。有些前人以為宋遺民者,如俞琰(有《林屋山人漫稿》)、趙偕(有《趙寳峰先生文集》)等,今考其年代,純繫元人,本書不著録。

三、版本源流,指各集歷代主要傳本(稿本、木刻本、活字本、影寫本、鈔本、石印本、影印本、排印本等等)之裒輯、刊行、流傳、收藏概况及沿革歷程。考述以究明版本系統為主要目標,現存同一系統之本,一般不一一臚列。考述時力求檢視原本,而盡量徵引前達今賢已有之研究成果。詳祖本、重要傳本,略一般翻刻本、傳鈔本。

四、本書所録,包括宋人原編本及後人輯本兩類。後人輯本,大致以清乾、嘉為斷,乾、嘉以後之輯本一般不著録。若文集已佚,後人以專著綴以佚文而成集者,則視佚文所占比重,參照慣例以定著録與否。明、清人輯録之「小集」(包括《四庫全書》所收之《兩宋名賢小集》),多非完帙,又無刊本,兹不著録。

五、本書原則上只著録并考述宋集全帙。若全帙已佚,而尚有選本傳世,則姑以選本著録。凡全帙今存,宋人選本只予略述,宋以後選本一般不述。

六、宋人所作注本,價值較高,而今罕存,故無論是否全帙,皆視為别集之一種立目考述。宋以後人所作注本不録。

七、一人多集,若宋代已彙編為全集,則著録全集本;若仍分集編訂,諸集版本源流大體相同,則諸集同時著録(如「東坡七集」之類);版本源流不同,則仍分别著録(如《小畜集》與《小畜外集》之類)。某些作家,宋人將其文集與其它專著彙刻為大全集,而文集以大全集本為全帙(如《歐陽文忠公文集》之類),則以大全集本著録。

八、多人多集合刊(人各一集,自為起迄),若宋代即已合刊,原有單行本早佚(如《沈氏三先生集》之類),今仍以合刊本著録;若宋代并未合刊,後人方為之合刊(如《范文正公集》與《范忠宣公集》合刊為《范文正忠宣公全集》之類),則仍分别著録。

九、南宋末書棚本《江湖集》、《江湖後集》等,明、清人輯為《南宋羣賢六十家小集》、《南宋八家集》及不標集名之《江湖後集》,江湖作家之作多賴以流傳。其版本單一,源流基本相同,今仍以叢書形式著録於末卷,再於其下分集考述。

十、每集於篇首撰寫作家小傳,内容盡量省約。歷代編刊者、序跋作者、鑒藏者等等,人數衆多,若皆一一述其生平,即便從簡,亦將使文字大增,故本書一般不作介紹,以節約篇幅。

十一、考述中所涉古地名,僅作家小傳之作家籍貫括注今地名,其餘地名一律不括注。

十二、各朝年號及干支紀年,凡首見時括注干支年數及公元年代,如「熙寧庚戌」書為「熙寧庚戌(三年,一○七○)」。考述同一文集,若年號重見,必要時干支可括注年數,但不再注公元年代。年號改换,首見同上例,仍括注公元年代,重見不再注。

十三、版本考述中,引述古籍時卷數從簡,如「卷第二百一十五」簡寫為「卷二一五」之類。但徵引古書及他人著作,原文一律不改,即原書叙述卷數時若有「十」、「百」等字,仍依舊照録。

十四、叢書書名,若僅表示該叢書名為某集版本時,一般不用書名號,如「四庫全書本」、「四部叢刊初編本」之類。實指該叢書,則仍用書名號。

十五、考述中凡謂某集某本今藏某圖書館,俱見該館藏書目録或善本書目(少數見館藏卡片),以及有關綜合目録,不一一注明,以避繁冗。

十六、宋、元人版本序跋,明以後主要傳本刊版序跋,以及前人所作重要收藏、鑒定、校勘題跋等版本史料,列其目録於各本考述之後,標目為「參考文獻」,以資按覈。某些序跋雖頗重要,然考述中已全文或大部份引録,則不再列入目録。

十七、本書所録别集以著者生年(無準確生年者以大致生年,合刊本以第一集作者生年)為序,「參考文獻」目録則以版本先後(影寫本從原本)為序。每集先標書名(一般用最早之書名)、重要異名、卷數(完本標原有卷數,殘缺本、重輯本標實有卷數)、撰者(及注者)姓名,次版本源流考述,最後為「參考文獻」目録。

十八、書前目録,同一作家同時著録之集過多,一般只列首集(如「東坡七集」只列「東坡集」之類);個别集名過長,則據習慣稱謂從簡(正文標目及索引悉用全稱)。

十九、所引各項資料,一概注明出處。「參考文獻」所列序跋同時注明版本,而盡量選用通行善本或常見書。

二十、為方便檢索,全書釐為三十卷,并於書後附録《宋人别集叙録綜合索引》及《筆畫檢字表》。

古联(北京)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©2016-2023 京ICP备16022726号-5
ip:3.138.114.38